11月21日晚19:00,美高梅官网正网第186期星期四人文讲座在校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潘绥铭教授为到场同学们作了题为《当前中国性文化》的报告。
潘绥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基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教授在中国创立与推广了性社会学,在多项实证研究的支持下,奠定了该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创立了“初级生活圈”、“性产业”、“性化”等基本概念。同时,潘教授论证了“性”的社会属性,即扬弃“性的医学化”,在“初级生活圈”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中,在情境、互动与变化中,讨论“性”的种种现象及其意义。
不到18:30,慕名前来听讲座的同学陆续进入学术报告厅,接近19:00学术报告厅已座无虚席。在此次讲座中,潘教授结合他多年调查统计的大量真实数据,从“元幸福”,“性革命”,“性、爱情、婚姻的相对分离”,“浪漫情爱与夫妻恩爱的冲突”,“性生活中的根本矛盾”,“社会性别的多元化”六个方面阐释了中国当前的性文化,为同学们认识自己和他人打开了另一扇窗。在第一部分“元幸福”中,潘教授向同学们阐释了“元幸福”的基本概念,并通过社会学调研数据向同学们解释提出“元幸福”这一概念的意义;在第二部分“性革命”中,潘教授列举了造成当前“性革命”的主要推动力,并梳理了“性革命”带来的结果;在第三部分“性、爱情、婚姻的相对分离”中,潘教授对当前社会上各种“多伴侣”现象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当前性、爱情和婚姻相对分离的发展趋势;在第四部分“浪漫情爱与夫妻恩爱的冲突”中,潘教授向同学们讲解了西方浪漫情爱观与中国夫妻恩爱观的区别,并用这样一种文化差异解释了中外对待男女关系的诸多不同的文化现象;在第五部分“性生活中的根本矛盾”中,潘教授通过社会学调研数据揭示了当前性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以及“性生活质量普遍不高”的现实情况;在第六部分“社会性别的多元化”中,潘教授认为性的生理机制和性的心理感受是没有差别的,对“性本无别”的性社会学命题进行了论证。潘老师诙谐、幽默的讲解过程不时引发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讲座结束后的问答环节中,同学们更是异常活跃,虽然由于时间原因,提问数量有限,但是潘老师的答案为很多同学们解答了心中的疑惑。
此次讲座讲述了当前中国性文化现状以及人们对于当前性文化的情绪反应及其背后的道德命题,概括了当前中国性社会学的前沿研究成果。潘绥铭教授以通俗的语言和易懂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将敏感的性社会学问题阐释清楚,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性社会学的独特魅力,开阔了自己的知识视野,为大学生们正确认识自身、认识爱情、认识婚姻提供了有益的意见建议。